用户反馈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问题或建议

请描述您的问题

联系方式(留下联系方式将更快获得反馈哦)

  • 账号密码登录
  • 手机动态登录
图形校验码
  • 企业登录
  • 开放单位登录
  • 个人注册
  • 企业注册
图形校验码

图形校验码
  • 重置密码
机构性质:
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
央国企
医疗机构
科技载体
其他
更多
所在功能区:
未来科学城-生命谷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
未来科学城-高教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
其他
筛选结果: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7)
重置
综合排序
访问量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仪器数量:17 浏览量:1020
机构属性:央国企
机构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滨河大道9号院
简介: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是国家能源集团的直属研发机构,肩负着“出机制、出人才、出成果”的重要使命。现有员工500余人,50%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10%。低碳院拥有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煤炭清洁转换利用技术研发中心、北京市纳米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 作为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低碳院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依托所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多次承担国家重点项目课题,发布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是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国家队、主力军。紧紧围绕国家能源集团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重大工程建设和技术升级为依托,通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应用技术集成创新,在氢能、环保、新型储能、先进材料、现代煤化工等领域实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为国家能源集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自成立以来,累计承担国家项目53项,立项和发布国家、行业、团体技术标准56项,申请专利2500余件,授权专利1000余件,16项原创技术经成果鉴定/评价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协会奖励53项;SCI、EI收录高质量论文330余篇,其中在《科学》《焦耳》以及《自然》《科学》子刊等多个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拥有30余项煤炭开采、煤基材料、煤化工、环保、CCUS、氢能、储能等领域技术成果。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仪器数量:43 浏览量:756
机构属性:央国企
机构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滨河大道18号
简介: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研院”),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2013年正式成立,2016年2月更名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2017年10月改制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12月更名为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研院定位于国家电网公司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和先进装备研发中心,重点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努力打造高端研发实验、高端人才集聚、高端协同创新、高端知识产权、高端国际合作五个平台。 智研院共设置6个职能部门、2个业务支撑部门,7个研究所,1个海外柔直工程中心,欧洲研究院。截至2023年10月底,共有全口径员工800余人,平均年龄36岁,职工中硕士及以上占比92%。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拥有中国电科院院士1人,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2人,国网公司首席专家1人。2018年获国家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国家创新团队,2019年获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21年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23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标杆。   智研院构建了“先进电网系统技术、先进直流输电技术、先进交流输电技术、先进电工材料技术、先进电力传感技术、先进智能计算技术、先进数字网络技术”等7大科研主攻方向。拥有先进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公司级实验室,重大仪器设备200余台(套)。建院以来,累计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9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8项。 展望未来,智研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坚持原创首创独创,推进自主自立自强,全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深化科研机制改革,稳步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建设能源电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坚强科技支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
仪器数量:39 浏览量:874
机构属性:央国企
机构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华能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验楼A楼
简介:清能院2010年建院,是华能集团公司直属的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机构,其中华能集团公司控股90%,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占股10%。清能院主要从事煤基清洁发电和转化、可再生能源发电、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关键设备研制和工程实施。    清能院重点研发方向涵盖近零排放燃煤发电、煤气化及煤基清洁转化、CO2捕集利用和封存、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质煤高效利用、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发电新材料、能源系统设计优化、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等技术领域。    截至2015年底,清能院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华能集团公司科研项目20余项,已拥有授权专利292件,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资产总额5.29亿元,人均科研成果处于国内同类研究院所的先进行列。    建院以来,清能院按照华能集团公司要求,组织成立“三色帆”爱心社,积极开展帮扶助学、扶助孤幼的志愿活动,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首都学雷锋志愿站”, 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了华能职工精神风貌,履行了作为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清能院始终秉承华能“三色”理念,着力打造“创新创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积极塑造创新文化,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加速推进清洁能源发电前沿技术的研发和示范,致力于以科技引领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机构的步伐,为中国华能集团乃至中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清能院拥有一批长期从事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研发和示范的科研团队,截至2015年底,拥有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北京百名科技领军人才”1人。  清能院拥有一流的科研平台,是“国家能源煤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与大坝安全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煤基清洁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重要依托单位;建成了“温室气体减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低质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中心”。清能院积极参与国家产业联盟的创建,参与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两个国家级创新战略联盟的创立,并成为联盟核心成员。    清能院瞄准清洁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建成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洁能源技术的示范工程。在清洁煤发电技术方面,开发出我国首台2000吨/天级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炉并应用于我国首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示范电站;在太阳能热发电方面,建成我国首座热功率1.5兆瓦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示范装置;在CO2捕集技术方面,2008年建成我国首套燃煤电厂CO2捕集试验示范装置,2009年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燃煤电厂CO2捕集工程,2013年建成我国第一套应用于天然气联合循环烟气中CO2捕集的中试装置;在燃煤电厂汞检测与污染控制方面,建成我国首套全流量烟气汞污染控制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清能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技术服务,先后同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四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组织或机构建立起了密切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中欧CCUS技术合作”、“中澳洁净煤工作组”和“中意CCS技术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能院的煤气化、CO2捕集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核心技术已出口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树立了良好形象。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仪器数量:66 浏览量:721
机构属性:央国企
机构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英才北区
简介: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北研中心”),是2010年3月29日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的科研事业单位。 北研中心是中国商飞公司面向未来开展商用大飞机预先研究的专业机构。按照中国商飞公司“看清需求、看清未来、吃透技术、创造价值”的科研导向,秉承“创新、专注、协同、开放、融合”的理念,采取“敏捷响应、快速迭代、互联网络、枢纽平台”的研发策略,明确了“建设一心(国际一流航空科研中心)”“提升两力(创新力、影响力)”“强化三态(研究与论证未来产品、开展统筹未来技术预先研究、统筹推进以背景型号为牵引的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四化(智能化、模型化、集成化、平台化)”的“一二三四”战略路径。作为中国商飞公司的企业研发机构,北研中心是中国商飞重点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北研中心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建成为中国民航局“民航智能飞行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中心签约共建“适航审定技术创新工作室”。通过深化科研组织机构改革,北研中心构建成未来产品论证中心、新能源动力技术研究所和未来技术研究所在内的“一中心两所”科研组织架构。科研领域涵盖未来商用大飞机技术总体论证、飞行物理与数字仿真、先进结构集成、先进系统集成、新能源动力,以及增材制造、人工智能、新技术探索应用等研究领域。此外,还成立了相关开放中心,包括中国商飞-波音可持续航空技术中心、梦幻工作室、北京科学中心-商飞航空科技展示中心等。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北研中心培养造就了一支软硬件研发能力齐备、涵盖商用飞机预研各专业技术领域和基础能力的高端人才队伍,并呈现出明显的“四高”(党员比例高、高学历人才比例高、青年人才比例高、拥有海外经历的人才比例高)特点。科研硬能力和人才软实力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广泛认可,先后创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引智示范单位”,入选国资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示范企业支持计划”,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北研中心将继续积极利用首都北京人才高地的区位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两个喇叭口功能,着力开展未来商用大飞机研究与论证,并推进研究成果快速向型号转移转化,矢志打造成为我国商用飞机未来型号的引领者,商用飞机关键技术的攻关者,新技术融合应用的探索者和科研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者。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仪器数量:4 浏览量:619
机构属性:央国企
机构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南区
简介: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针对中国人的营养需求和代谢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以实现国人健康诉求的研发中心。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作为中粮集团核心研发机构,以“立足生命科学、致力营养健康,服务产业链、研发好产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使命,以“创新超越客户诉求,科技引领健康中国”为愿景,以全方位支撑集团产业发展为中心,采用开放创新和自主研发两种模式,围绕“以营养健康为核心的产品开发”“以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技术开发”开展研发创新工作,打造了一个集聚创新资源的国家级开放式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科交叉互补、年轻有活力、文化多元的粮油食品领域创新团队,成为了国家粮油食品科技战略的执行主体。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成立以来,获得了一系列平台资质,为集团的研发创新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拥有国家级平台11个、省部级平台15个,包括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粮养天下国家级星创天地、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培训机构和考核基地、国家粮油质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定值实验室、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老年营养食品研究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农业部糖料与番茄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中国工程院科技知识中心营养健康分中心、食品加工技术与食品营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众创空间、粮养天下星创天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中国-澳洲未来乳品制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是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挂靠单位;牵头成立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军民融合食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资质认定、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三合一认证。        此外,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还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首都文明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国科技兴粮示范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员实践活动基地”、中国粮油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所属国贸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粮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亦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十三五”期间,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围绕我国粮油食品领域重大需求,发挥国家粮油食品科技战略执行主体作用,牵头承担“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特殊保障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创制”“传统杂粮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粮食污染物综合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等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3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是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最多的粮油食品企业。        面向“十四五”,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落实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健康中国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集聚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粮油食品行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中海油研究总院
仪器数量:15 浏览量:546
机构属性:央国企
机构地址: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南区
简介:中海油研究总院即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以下统称为中海油研究总院,原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技术参谋部、战略规划部、科技人才培养中心,是支撑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提供者。中海油研究总院作为中国海油所属最大的综合性大型科研机构,中海油研究总院业务范围涵盖海上油气勘探研究,海外勘探、开发、工程目标评价与新项目识别,海上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设计,海上油气田工程基本设计和新能源研发;同时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和中国海油科技攻关等重大研究任务。 中海油研究总院共有12个院、中心、部门,拥有员工近1000人,每年承担近300项科研生产任务。近年来,共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总公司级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百余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海油研究总院已经形成了海洋油气勘探地质综合评价研究、油藏工程研究、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和钻采工程研究等领域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环境评价、安全评价、压力管道设计等多项资质,以及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等先进的计算设备和盆地模拟、目标评价、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测井和试井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评价、工艺计算、结构分析、经济评价、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等多种类型的先进专业软件,建立了深水工程、提高采收率、地球物理、边际油田开发四个国家及总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海油研究总院还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迄今为止,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挪威、俄罗斯、韩国、荷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程公司及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大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合作、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活动。 为适应中国海油“二次跨越”的战略需要,中海油研究总院将继续在总公司“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指引下,创新思路和方法,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培养高端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具有海洋石油特色的核心技术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中海油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